綠色建筑設計是指在不影響項目功能和安全的基礎上,利用先進的設計方案減少整個項目建設周期內的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并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標,使人們獲得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綠色建筑設計不僅需要保證降低能耗和減少污染,同時也要做到在項目建設中資源的合理利用。下面廣東建科設計淺談一下綠色建筑設計的要點:
1、建筑面積規劃設計
結合我國當前城市規劃情況來看,城鎮化進程日漸深入,城市土地資源更加緊張。當前很多建筑物所占據的面積較大,但是真正能夠被人們生活所利用的空間則相對有限,直接造成了土地資源浪費問題,并且嚴重壓縮了城市綠化面積,直接阻礙了城市綠色化建設。在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當中,最為關鍵的內容便是節約用地,為此,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必須要做好土地資源節約工作。在綠色建筑設計初期,可以結合建筑造價開展考量,盡量節約土地資源,減小用地面積,將更多的土地用于綠化,融入更多綠色元素。綠色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應該結合當地的氣候環境、地理地勢、環境條件、經濟發展條件等各項內容進行分析了解,確定目標建筑物的具體使用情況,結合建筑物的功能性要求,在城市管轄區域內選擇合適的位置進行進一步開發設計。此外,為了有效節約土地資源,必須要在綠色建筑設計理念之下,貫徹因地制宜的設計原則,轉變傳統不規范、不科學的網格規劃模式,按照不同建筑物的實際功能進行屬性劃分,合理規劃建筑面積。依托原本的地形特點,保持當地自然地貌要素。對工程建設區域的植被特點進行分析,盡量減少工程建設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明確建筑物建設周圍的土壤條件、水質條件、環境因素、動植物分布情況以及數量,做好建筑周邊地質環境、自然生態的探究分析,為建筑工程建設完畢的后續生態環境建設奠定基礎。
2、加強綠色材料的應用
建筑物在建設期間需要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因此需要控制好建筑材料的用量。在建筑設計中對建筑材料的用量做出具體而明確的規定,以免后期施工時出現建筑材料浪費的情況。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建筑材料的使用壽命,選用使用時間長、耐用的材料,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此外,還應使用具有綠色環保性能的綠色材料,降低對自然和人類的不良影響。應該節約使用傳統建筑材料,增加廢舊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盡可能地降低能源和資源消耗,減少建筑垃圾和污染物的生成,這是綠色建筑體系最重要的內在機制。可將建筑拆除階段中收集的廢舊材料,如木地板、木材、混凝土構件、金屬、磚石、保溫材料等,經過處理和改造,在滿足強度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使用到新建筑中,這樣不僅降低了建筑的造價,還可避免因過度使用自然資源而引發生態問題。
3、合理利用可再生資源
目前,可再生資源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等,需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優化綠色建筑設計內容,提高建筑設計內容的適應性與合理性。在建筑設計過程中,需要合理設計窗戶位置、窗戶尺寸,確保建筑物采光充足。進行建筑室內設計時,需要充分利用自然風,合理規劃門窗相對位置,提高自然風利用效率,使設計滿足相應管理要求。可以借助可再生資源發電補充固有發電損耗,例如借助太陽能發電補充室內照明系統、電器工作所需電量,減少傳統發電模式帶來的資源損耗。需要注意所有設計內容在應用過程中,均需要滿足適應性原則,提高規劃內容的可靠性。
4、做好資源優化配置
在具體工作過程中,需要做好資源優化配置工作,滿足地區發展需求。我國土地資源總量較少,人口密度較大,在建筑物建設中追求建筑內容的多元化。在建筑形態設計中,將內容和節能設計融合在一起,在確保內容美觀性的基礎上,提高綠色設計結果的可靠性。例如進行建筑設計時,會優先應用高層建筑,對建筑工程的整體體積進行合理規劃,按要求降低建筑結構密度,對地下空間進行充分應用,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在設計過程中,還需要充分改善區域綠化環境,將自然環境與建筑工程充分融合,做好建筑通風、采光等問題處理,提升該區域資源配置工作,提高分析結果的使用價值。
5、規范產業建設要求
為了促進建筑綠色設計內容的有序進行,在實際設計中,需要將建筑設計內容作為一類新型產業,圍繞其內容展開可靠的應用設計。建設可靠的法律法規、管理制度,在研究過程中契合當地的發展情況進行優化設計,提高最終的實施效果,滿足產業建設的具體要求。在法規推行過程中,需要做好相應的細化處理,使擬定的法規內容充分滿足目前建筑設計規范要求,及時補充規范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建立完善的運行管理體系,對整個管理過程進行細化監督,確保綠色建筑設計的內容可以順利實施,提高擬定內容的合理性與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