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產加工區
1)生產加工區宜設在生活區的下風向。
2)生產加工區衛生設施應符合 GB 14881 的規定。
3)生產加工區廠房建設應符合相關規定。
4)污水排放符合國家污水排放的相關規定。
5)具備對所產生糞污廢物全部收集處理的能力,根據園區糞污廢物產生情況和所在區域糞污廢物利用處置能力統籌配建糞污廢物利用處置設施。
6)園區內涉及糞污廢物的重點場所或者重點設施設備(特別是地下儲罐、管網等)應進行防滲漏設計和建設,消除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隱患。
7)宜建立完善的揮發性有機物控制管控體系。
2、物流集散區
1)物流集散區宜設在交通方便、地理位置顯著、具備輻射能力的區域。
2)根據園區企業的物流需求、預制菜產品流通規模,確定物流設施布局和建設規模,配備開展運輸、配送等活動提供必要的物流設施。
3)園區設置專用道路、專用車道,并根據需要配套建設易燃易爆(煤燃氣、油品等)車輛專用停車場,防止安全風險積聚。
4)宜建設快遞、物流服務商商務平臺系統,與主要快遞、物流企業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實現全流程物流跟蹤。
3、冷鏈倉儲區
1)倉儲區應以無毒、堅固的材料建成;倉庫地面應平整,便于通風換氣。
2)倉儲區的設計應能易于維護和清潔,防止蟲害藏匿,并應有防止蟲害侵入的裝置。
3)冷鏈倉儲建設應符合 GB 51440 的規定。
4)宜建立滿足 GB/T 28843 要求的食品冷鏈物流追溯管理平臺或者系統。
4、科研創新區
1)配備預制菜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產品開發等所需的設施設備。
2)根據預制菜上中下游產業鏈,宜建設特色型高層次人才交流中心,建立高端人才信息庫,共同推動預制菜相關產品研發。
3)園區宜搭建或引入綜合型互聯網平臺,與園區內部企業、園區設施和環境、園區外部政產學研用對接,匯聚各種在線資源,提供大數據、人工智能、微服務和開發工具、開發環境以及針對園區設施和環境的設備管理等能力,支持園區企業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展資源共享協同、服務提供和應用創新。
4)宜設置人才招聘和人才資質認定的專用區域。
5)宜設置組織開展業務培訓、講座學術活動等專用區域。
5、體驗展示區
1)根據園區規模合理劃分體驗區域,配備預制菜體驗所需的原料和設備。
2)設立獨立的展示區域,配備預制菜展示相關的演示、體驗、實踐設施,配備預制菜相關的歷史、文化、工藝等展品。
3)根據展廳文字、視頻、動畫、直播等多媒體表達形式,配備相應的多媒體設備。
4)設立電商直播區域,搭建 MCN 跨境電商中心。
5)應建立園區品牌服務中心,從品牌設計、打造等為園區企業提供全過程服務。
6、綜合管理服務區
1)園區應明確管理和運營機構,具備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應急救援等方面管理人員和力量,并與政府主管部門進行工作聯動。
2)園區應根據總體規劃、功能分區和主要產品分類,建立滿足突發生產安全事故、突發環境事件等情形下應急處置需求的體系、預案、平臺和專職應急救援隊伍,配備符合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要求的人員和裝備,采取自建、共建、委托服務的方式,配套建設安全技能實訓。
3)園區應分區實行封閉化管理,建立門禁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對物料、人員、車輛進出實施全過程監管。
4)園區應根據自身規模和產業結構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產和生態環境的監測監控和風險預警體系,相關監測監控數據應接入所在地監測預警系統。
5)園區管理運營機構應按照有關規定開展園區對外危險貨物運輸風險論證等工作。
6)園區管理運營機構應與當地綜合審批部門實現聯動,設置綠色通道或者在園區設立服務窗口,為園區企業提供各類許可或審批服務。
7、生活服務區
1)設在生產加工區上風向,并與生產加工區的距離在 25 m 以上。
2)公寓、食堂及其它生活設施等生活區應與生產加工區保持適當距離或分隔。
3)宜建設不同檔次的人才公寓、員工公寓,滿足多元需求。公寓建設按 GB 55025 的規定執行。
8、公共配套區
1)應緊鄰生活區,并建設特色鮮明的公共活動空間,具備公共文化服務功能,滿足園區內的精神文化需求。
2)公共配套區應包括物業管理、企業管理、生態管理、安防管理、消防管理、智能停車管理管理等公共管理及服務配套。
3)應引進相關的金融服務機構,為入駐企業提供貸款、風險投資、股權轉讓、貸款擔保等金融服務。
4)宜建設教育培訓、醫療健身、公共會務等智能化共享型的優質文娛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