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首次將“農業強國”寫進報告中,農業強則國家強,鄉村產業振興是農業強的前提和基礎,現代農業產業振興必須走農業強農、農業興農、農業富農的“三農”之路,牢記產業園要姓農、務農、為農、興農宗旨,最終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
1、構建制度保障體系,謀定農業強農基石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為依據,不斷完善對農業法制、農業綜合執法體系、財政支農投入保障、人才流動保障體系、農業農村發展用地保障等體制機制建設。全面落實依法行政各項要求,為各地“三農”發展提供制度和法治保障。如浙江省制定了《鄉村振興支持政策二十條》,建立用地保障機制,確保農業重大產業項目的土地使用。建立農業支持保護體系,確保財政扶持鄉村產業發展目標任務相適應。啟動“千項萬億”工程,并建立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投資激勵機制。
2、發展特色產業,筑牢農業興農根基
建設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園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關鍵。產業園建設需要加強引導和示范,在優化空間布局上,實現錯位發展、優勢互補。要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契合區域生態自然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產業的特色產業集群。如華東和華南地區,充分發揮沿海區域優勢,以日本、韓國和東南亞、歐美市場為主,通過建立標準化、智能化、設施化栽培以及工廠化生態規模養殖為主的特色農業示范基地,主要以蔬菜、水果、花卉、名特優水產養殖等主導產業的規模化生產。
3、依托科技手段助力農業富農路徑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打造現代農業園的重要支撐。國家歷來重視以農業科技力量引領鄉村振興發展,使科技成果造福于農民。突出科技支撐,以科技興農、科技強農、科技富農為目的,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創新生產模式;主動加強與科研院校的對接合作,加強基礎前沿技術研究,提高成果轉化率;建設農業產業技術團隊,以支持骨干農業龍頭企業的技術研發,主導優勢產業技術推廣。創新合作讓農民成為產業園建設的參與者、受益者,讓農民更多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